长安东门,日头正烈。周律刚从公主府回来,心中犹自忐忑。方才公主府来人并非问罪,反倒是送来一份更详细的赛程规制,并特意嘱咐“望郎君尽展所长,勿为流言所困”。这似是鼓励,又似是警示,让他捉摸不透。正思忖间,忽闻城门外传来阵阵骚动。马蹄声如雷,由远及近,尘土飞扬间,一队人马疾驰而来。为首者骑高头大马,身披玄甲,腰佩长剑,虽满面风霜,目光却锐利如鹰。身后随从个个精悍,甲胄沾尘,显然长途跋涉而来。“是高将军!高将军回朝了!”城门守卫慌忙整队相迎,百姓们也纷纷驻足观望。周律心中一动。高将军?莫非是...马上将领勒住缰绳,战马人立而起,发出一声长嘶。他不待马匹站稳,竟开口朗声吟唱起来,声如洪钟,震人耳膜:“汉家烟尘在东北,汉将辞家破残贼!男儿本自重横行,天子非常赐颜色!”声音铿锵如战鼓,每个字都仿佛砸在地上。节奏硬朗明快,毫无花巧,却自有一股沙场铁血之气。周围百姓顿时沸腾:“是达夫铁肺高将军!”“边塞第一韵士回来了!”“这气势!真不愧是军中韵首!”周律目瞪口呆。这就是高适?与他想象中温文尔雅的诗人形象完全不同,这分明是一员悍将!高适翻身下马,甲胄铿锵。他继续吟唱,步伐坚定,每一步都踏在节奏上:“摐金伐鼓下榆关,旌旆逶迤碣石间!校尉羽书飞瀚海,单于猎火照狼山!”韵律如行军鼓点,整齐划一,气势磅礴。周律注意到高适吟唱时几乎不换气,长句连贯,肺活量惊人。一段终了,面不改色,周围小厮却慌忙递上水囊。高适接过水囊,豪饮一口,水珠顺胡须滴落。他目光扫过人群,忽然落在周律身上——或许是因为周律的现代衣着太过显眼。“这位郎君面生得很,”高适声音依旧洪亮,“可是新晋韵士?”周律忙躬身行礼:“在下周律,西域人士,初到长安。”“西域?”高适眼中闪过兴趣,“某在边塞时,曾与西域韵士交流。其韵法刚烈粗犷,与中原大不相同。”他忽然即兴一段:“西域韵士豪情壮,琵琶胡琴声嘹亮!何时再续边塞情,共谱沙场新韵章!”周律心中叫苦。他哪懂什么西域韵法?只得硬着头皮回应:“将军威名震边关,韵律铿锵敌胆寒。在下才疏学浅薄,愿聆教诲开愚顽。”高适闻言大笑:“郎君过谦了。某观你气度不凡,必有独到之处。”他话锋一转,“某听闻玉真公主举办皇家韵比,可有此事?”旁边立即有人答道:“确有此事!三日后在曲江池举行正赛!”高适眼中精光一闪:“好!某离京多时,正欲一会天下韵士!”他对周律道,“郎君可参赛?届时某必好生领教西域韵法!”周律心中叫苦不迭,只得含糊应下。高适不再多言,带领随从大步进城。所过之处,百姓纷纷避让,却又忍不住追随观望,都想再多听几句这独特的“边塞韵”。周律跟在人群后,心中波澜起伏。高适的韵法与他所见过的所有人都不同——没有李白的潇洒,没有杜甫的深沉,没有王维的空灵,而是一种纯粹的、不加掩饰的力量感。每个字都像砸在地上的铁锤,每句韵都像列阵前进的步伐。这种风格,让他想到现代说唱中的“硬核说唱”(Hardcore Rap)——同样强调力量、节奏和冲击力,同样源自街头和底层,同样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和现实关怀。正思忖间,前方忽然一阵喧哗。原来是一群“翰林韵府”的文人闻讯赶来,拦住了高适的去路。为首的是个锦衣文官,面带假笑:“高将军边塞归来,辛苦了。方才听闻将军欲参加韵比大赛?将军有所不知,本届大赛规矩森严,非正统韵法恐难...”高适不待他说完,朗声大笑:“韵法岂有正统偏?沙场血火炼真章!尔等闭门造车辈,怎知边塞韵苍茫!”声如洪钟,震得那文官脸色发白。高适不等他反驳,继续吟道:“战士军前半死生,美人帐下犹歌舞!大漠穷秋塞草腓,孤城落日斗兵稀...”这段韵文描绘了边塞战争的残酷与将士的艰辛,节奏沉重,字字泣血。周围百姓听得鸦雀无声,有人甚至抹起眼泪。那几个翰林韵府的文人面面相觑,无言以对。高适吟罢,目光如电扫过众人:“韵法之道,在心不在形!某在边塞,见惯生死,方知何为真韵律!尔等终日吟风弄月,可知边关将士如何以韵励士,以声振气?”说罢,他不理呆若木鸡的众人,大步离去。周律心中震撼难言。他终于明白高适韵法中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从何而来——那是源自真实的生活,源自血与火的考验。这与现代说唱强调“真实”(Keep it real)的理念不谋而合。是夜,周律辗转难眠。高适的“边塞韵”在他脑中回荡。他忽然意识到,自己一直试图将现代说唱技巧与唐诗意境结合,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——真实的情感与体验。他取出《乐府韵律秘要》,就着烛光细细研究。那些圈点记号似乎有了新的含义——有些如行云流水,似王维的自然韵律;有些如金戈铁马,似高适的边塞节奏。“我明白了...”周律喃喃自语,“这卷秘要记载的不是某种固定的韵法,而是各种不同风格的韵律表达...”他兴奋地披衣起身,尝试模仿高适的风格即兴创作。起初不得要领,总是流于表面。但当他闭上眼睛,想象沙场烽火、边关冷月时,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油然而生。他想起现代看过的战争电影,读过的战地报道,那种人类共同的情感跨越时空,涌上心头。“大漠风沙急,边关月色寒。将士离家久,思乡泪不干。鼓声催人进,号角令心酸。唯有韵中情,可诉此艰难...”吟罢,周律自己都吃了一惊。这韵文虽不及高适那般铿锵有力,却多了几分深沉情感,与他之前的风格大不相同。“原来如此...”他恍然大悟,“韵法非技,乃心也。有什么样的心境,就有什么样的韵律。”这一刻,周律对韵律之道的理解又深了一层。次日清晨,周律正准备继续练习,忽闻客栈外传来阵阵操练声。他推窗望去,只见高适正在不远处空地上带领一队士兵操练。但这不是普通的操练——士兵们随着高适的吟诵声踏步前进,节奏分明,气势如虹:“一二!杀!三四!破!左进右退阵不乱,前攻后守势难挡!韵法如阵势如虹,沙场决胜在气势!”周律看得入神。这种将韵律与军事训练结合的方式,让他想到现代军队的操练口号,却又更加复杂和有韵律感。操练结束,高适注意到窗边的周律,招手示意他下来。“周郎君觉得某之操练韵法如何?”高适问道,汗珠从额角滑落。“气势磅礴,令行禁止。”周律由衷赞叹,“闻将军之韵,如见沙场阵势。”高适大笑:“郎君果然有眼力!韵法之道,与兵法相通。节奏如布阵,押韵如合围,气韵如士气!”他忽然压低声音,“某观郎君非寻常西域人士。昨日某查过,近期并无西域韵士团入京。”周律心中一惊,正不知如何解释,高适却摆手道:“不必惊慌。人人皆有秘密,某非多嘴之人。只望郎君在韵比中尽展所学,莫负了这才华。”周律松了口气,感激道:“多谢将军。”高适目光深远:“某在边塞多年,深知韵律之力。可励士,可退敌,可安民,可...乱政。”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周律一眼,“郎君初来长安,恐不知韵比背后的风云。某言尽于此,你好自为之。”说罢,他转身离去,留下周律一人沉思。韵比背后的风云?周律想起公主的暗示,翰林韵府的刁难,以及那卷神秘的《乐府韵律秘要》。看来这场韵比远非简单的技艺比拼那么简单。三日后的正赛,恐怕将是一场风波不断的较量。而高适的归来,无疑给这场较量增添了新的变数。周律握紧拳头,眼中闪过坚定之色。无论前方有什么挑战,他都必须迎难而上。这不仅是为了生存,更是为了解开所有的谜团——那卷古卷的秘密,这个世界的真相,以及...他穿越至此的缘由。曲江池的韵比,将是一切答案的开始。
享受更好的阅读体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