画室里弥漫着炭笔的粉尘味和一种冰冷的、压抑的愤怒。肖战眼底的绝望和质问,像一把钝刀,割在王博心上。
王一博握紧他冰凉的手,眼神里的风暴骤然平息,沉淀为一种近乎可怕的冷静。他没有说空洞的安慰话,只是看着他,一字一句,清晰无比:“他们毁不掉你。”
他站起身,拉着肖战也站起来:“去洗澡,睡觉。”
“可是……”
“没有可是。”王一博打断他,语气不容置疑,“天塌下来,明天再说。”
他几乎是半强制地把肖战推进了浴室,然后自己走到客厅,拿起那个几乎被打爆的工作手机。他没有打给李哥,也没有打给张律师,而是拨通了一个没有存储的、来自海外的加密号码。
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通,那边传来一个带着浓重口音、略显慵懒的男声:“喂?”
“是我。”王一博声音低沉。
那边沉默了几秒,随即响起一阵轻笑:“王老板?稀客啊。听说你那边热闹得很?”
“帮我查几个人。”王一博无视他的调侃,语气冰冷,“国内,一个叫赵广明(之前那个品牌方老板)的,还有他最近联系的所有地下水军头子、营销号背后的实际控制人。我要所有黑料,所有转账记录,所有通讯记录。越脏越好。”
那边吹了声口哨:“哟,动真格的了?价钱可不便宜,而且……风险不小。”
“双倍。”王一博眼都没眨,“最快速度。”
“成交。”那边爽快答应,“等着。”
挂了电话,王一博眼神幽深。有些脏活,需要更脏的手来做。他之前一直避免动用这条线,但现在,对方踩过了界。
肖战洗完澡出来,情绪似乎平复了一些,但眼神依旧空洞。王一博把他按在床边,拿出吹风机,沉默地帮他吹干头发。动作轻柔,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。
这一夜,两人都毫无睡意,并排躺着,在黑暗中睁着眼,听着彼此沉重的呼吸声,直到天色微亮。
第二天,王一博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一样,依旧早起,处理邮件,看财务报告,甚至和肖战一起吃了顿简单的早餐。只是眼神比平时更冷,更沉。
肖战则像是被抽走了魂,机械地吃着东西,眼神时不时飘向手机,却又不敢真的去看。
上午十点,王一博的加密手机响了。他走到书房接听。几分钟后,他走出来,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。
他把平板放到肖战面前。屏幕上是一个加密的云盘文件夹,里面密密麻麻全是截图、录音转文字、银行流水截图、以及各种不堪入目的聊天记录。
“赵广明,已婚,长期包养三名情妇,有私生子,偷税漏税证据确凿,公司账目混乱,涉嫌非法洗钱。”
“‘圈内老鬼’(那个爆料营销号)实际控制人,真名刘伟,有诈骗前科,收钱办事,专门捏造黑料敲诈明星,手里不止你这一单。”
“水军头目‘水哥’,组织网络暴力,侵犯隐私,明码标价,背后有境外资金支持。”
王一博的声音平静得像在念调查报告,却字字惊心。
“这些,只是开胃菜。”
肖战看着那些触目惊心的证据,脸色由白转青,手指剧烈地颤抖起来,猛地抬起头,看着王一博:“你……你从哪里……”
“别问。”王一博打断他,眼神深邃,“你只需要告诉我,想怎么用。”
肖战胸口剧烈起伏,震惊、恐惧、还有一种压抑已久的愤怒,在他眼中激烈交战。他死死攥着拳头,指甲掐进掌心。
“……公开?”他声音嘶哑。
“公开,可以。”王一博看着他,“但一旦公开,就是彻底撕破脸,不死不休。你准备好了吗?”
肖战沉默了。他当然没准备好。他从未想过要用这种激烈到近乎毁灭的方式去反击。
“或者,”王一博俯身,手指划过屏幕,点开另一个文件夹,里面是几家主流媒体和几个官方背景的舆情监控机构的联系方式,“换个方式。把这些,匿名递给该递的地方。剩下的,让法律和规则去处理。”
他看向肖战:“选一个。”
肖战看着屏幕上那些选择,又看向王一博冷静到近乎无情的眼睛,忽然明白了。王一博不是在问他选择,而是在教他如何选择。如何在绝境中,用最有效也最保护自己的方式,反击。
他深吸一口气,压住胸腔里的翻涌,指向第二个选项:“这个。”
“好。”王一博收起平板,“我来处理。”
接下来的几天,风平浪静,甚至是一种诡异的平静。网络上的黑料依旧喧嚣,但王一博和肖战不再关注。王一博忙着将那些“证据”通过层层加密渠道,精准地投递出去。肖战则强迫自己重新拿起画笔,不再画那些黑暗扭曲的东西,而是开始设计一个新的系列,主题就叫“ Resilience ”(韧性),线条硬朗,色彩对比强烈,充满力量感。
一周后,第一波反击的效果开始显现。
先是那家爆料最凶的营销号“圈内老鬼”突然清空了所有微博,账号显示“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”被禁言。紧接着,几个跳得最欢的水军头目微博也相继被封。
然后,财经新闻板块突然爆出消息,称“某知名品牌创始人赵某明因涉嫌偷税漏税、非法经营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”,虽未点名,但指向性明确。
再后来,网信办突然发布公告,宣布启动新一轮“清朗·打击网络谣言和黑色产业链”专项行动,点名批评了几起制造传播虚假信息、侵害公民个人隐私的典型案例,措辞严厉。
曾经铺天盖地的黑料和谩骂,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骤然掐住了喉咙,迅速消音、沉淀。热搜被新的社会新闻取代,舆论焦点被强行扭转。
那些之前犹豫观望的品牌方和渠道商,似乎又悄悄递来了橄榄枝。肖战工作室的客服邮箱开始收到新的合作询盘,虽然数量不多,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。
这一切发生得迅速而安静,没有公开的撕逼,没有血淋淋的报复,只有规则和法律冰冷而高效的运转。
肖战看着这一切,心情复杂。有松了口气的庆幸,也有对背后力量的敬畏,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……失落。他曾经珍视的、用汗水和努力换来的舞台和掌声,如今却需要用这种不见光的方式去守护。
晚上,他坐在阳台的秋千椅上,看着远处的城市灯火,沉默了很久,才轻声问身边的王一博:“我们……是不是再也回不去了?”
回不到那个只需要专注作品、相信努力就有回报的简单世界。
王一博顺着他的目光看向远方,声音平静:“从来就没有能回去的路。”
他转过头,看着肖战:“但我们还在往前走。”
肖战怔了怔,随即苦笑了一下,是啊,还在往前走,只是脚下的路,已经彻底变了模样。
又过了几天,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敲响了他们的门。是之前合作过的一位资深电影制片人,陈导。他以个人名义前来,避开了所有耳目。
陈导没有寒暄,直接看着王一博:“一博,事情我听说了。你……后面有什么打算?”他目光扫过这间安保森严的公寓,意有所指。
王一博给他倒了杯茶:“做点自己的事。一个小工作室,拍点想拍的东西。”
陈导点点头,沉吟片刻:“我手里有个本子,压了好几年了。题材敏感,没什么商业价值,但……是个好故事。之前没人敢碰,也没人愿意投。”他看向王一博,“你有没有兴趣?不是大制作,可能还得你自己贴钱。”
王一博接过本子,快速翻看了几页,眼神微动。是一个关于边缘人群和自我救赎的黑色现实主义故事,犀利,沉重,毫无市场相。
他合上本子,看向陈导:“为什么找我?”
陈导笑了笑:“因为现在,可能只有你……才不在乎市场怎么想了。而且,我觉得,你现在能懂这个故事。”
王一博沉默了几秒,将本子递给旁边的肖战。肖战接过,仔细看了起来。
看完,肖战抬起头,眼神亮得惊人,看向王一博:“可以做。”
王一博看向陈导:“预算?”
陈导报了个数字,低得可怜。
“不够。”王一博直接说,“我追加一倍。但我有两个条件。”
“你说。”
“第一,导演我来定。第二,”他看向肖战,“美术和造型指导,他来。”
陈导愣了一下,看向肖战。肖战也愣住了,惊讶地看着王一博。
“一博,这……”陈导有些犹豫。
“不行就算了。”王一博语气平淡。
陈导看了看眼神坚定的王一博,又看了看一旁虽然惊讶却明显跃跃欲试的肖战,一咬牙:“行!就这么定了!”
送走陈导,肖战还有些不敢相信:“王一博,你……”
“你不是想做事吗?”王一博看着他,“这就是第一步。”
肖战看着他平静却坚定的眼神,胸腔里那股压抑已久的、对创作的热情和渴望,猛地燃烧起来,盖过了所有的不安和阴霾。他重重点头:“好!”
新的战斗,以另一种方式打响。
王一博的“壹佰影业”和肖战的“战 design studio”悄然挂牌。没有发布会,没有通稿,甚至没有官方网站。一切都在极小的圈子里低调进行。
王一博几乎投入了所有剩余的个人资产,甚至又抵押了一套房产。他亲自盯着项目的每一个环节,从组建团队、勘景、到每一分预算的审批,事无巨细。他褪去了顶级明星的光环,成了一个事事亲力亲为、甚至有些锱铢必较的独立制片人。
肖战则全身心投入了电影的美术和造型设计。他泡在资料库里,走访相关人群,画了无数张设计稿,为了一个道具的质感跑遍旧货市场,为了演员的一个妆发和导演、化妆师反复争论。他找回了最初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和执着,眼神里重新有了光。
过程极其艰苦,资金紧张,团队精简,条件简陋。常常为了省预算,王一博和肖战也跟着剧组一起吃盒饭,住便宜的招待所。但没有人抱怨,一种破釜沉舟、背水一战的凝聚力,反而让这个小团队充满了原始的创作激情。
他们的故事,从山顶坠落谷底,却在泥泞中,凭借着一腔孤勇和彼此支撑,硬生生开辟出了一条狭窄却属于自己的小路。
前路依旧未知,作品能否面世、能否被接受,都是巨大的问号。
但这一次,他们手握的方向盘,只属于他们自己。
享受更好的阅读体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