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江池畔,人声鼎沸。皇家韵比资格赛的场地设在一片临水的开阔草坪上,中央搭起数座高台,彩旗飘扬,鼓乐齐鸣。来自各地的韵士们齐聚于此,或紧张踱步,或闭目养神,或三五成群交流切磋。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期待、焦虑和竞争的气息。周律站在选手区边缘,深吸一口气。他今日特意换上了一身较为接近唐装的改良服饰,但依然保留了部分现代元素——毕竟“西域来客”的人设还需维持。“看,那就是那个西域韵士!”“听说前日在西市韵比上用了些古怪技法,竟得了公主青眼。”“哗众取宠罢了,今日可是正规赛事,岂容胡来?”周围的议论声传入耳中,周律面不改色。他早已料到会面临质疑,此刻心中反复琢磨的,是如何在规则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。一阵钟声响起,全场肃静。主裁判登台宣布规则:“本届皇家韵比资格赛,首轮为定题韵比。题目——‘秋思’。限一炷香时间准备,韵式不限,但须合《韵律正典》基本规制。”“秋思...”周律喃喃道。这是唐诗中常见的主题,但正因常见,更难出新意。他注意到不少选手面露喜色,显然对此题材驾轻就熟。香点燃起,选手们纷纷提笔构思。周律却闭上双眼,尝试调动现代说唱中对“秋天”的意象处理——不是传统的悲秋情怀,而是更多元的情感表达。“周郎君不准备笔墨?”一个声音在旁边响起。周律睁眼,见是李文远关切地看着他。周律微笑摇头:“心中有韵,何须笔墨?”李文远似懂非懂地点头,又低声道:“郎君小心,听说你的对手是翰林韵府张谦的得意门生王守正,最重规矩...”正说着,一个锦衣青年昂首走来,朝周律拱手,语气却带着挑衅:“在下王守正,久闻西域韵法新奇,今日特来领教。”周律回礼:“不敢,互相学习。”王守正冷笑:“韵法之道,自有规矩方圆。望周郎君莫要再以奇技淫巧亵渎韵律正道。”说罢拂袖而去。李文远忧心忡忡:“看来翰林韵府是要拿你立威了。”周律心中了然。这场比试,已不仅是技艺之争,更是理念之争。香燃尽,比赛开始。选手按抽签顺序登台。前几位表现中规中矩,多是悲秋怀远之词,韵脚工整却无新意。轮到王守正时,他昂首登台,先向裁判席行礼,然后朗声吟诵:“秋风萧瑟天气凉,草木摇落露为霜。群燕辞归鹄南翔,念君客游思断肠...”确实字字合律,句句工整,传统韵味十足。裁判们频频点头,观众中老一辈的韵士也露出赞赏之色。王守正下台时,特意看了周律一眼,目光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。终于,司仪高喊:“下一组,西域周律,对,翰林韵府王守正!”周律整了整衣襟,稳步登台。台下顿时议论纷纷——显然,这场“异域vs正统”的对决备受关注。王守正先声夺人,又是一段工整韵文:“西域客,长安秋,韵法不通令人愁!劝君莫要再逞强,免得到时面尽丢!”台下响起几声哄笑。翰林韵府的人更是故意大声叫好。周律不慌不忙,先向裁判和观众行礼,然后闭目片刻。当他睁开眼时,整个人的气场忽然变化——不再是那个拘谨的现代学者,而是一个自信的表演者。他开口,节奏却与众人预期截然不同:“Yo!长安的秋,天高气爽,正是battle的好时候!别说我韵法怪,只是你们看不透!落叶不是悲伤,是轮回的前奏;秋风不是凄凉,是新节奏的前奏!”这段开场用了大量现代说唱元素——英文词汇、俚语、切分节奏、重音移位。台下顿时一片哗然。“成何体统!成何体统!”裁判席上一位老裁判气得胡须直抖。“这...这算什么韵文?”另一个裁判皱眉。但较年轻的裁判却露出感兴趣的表情。王守正立即反击:“胡言乱语不成韵,夷狄之音污人耳!韵律正道你不走,偏学禽兽鸣叫嘶!”周律不理会,继续自己的节奏。他决定冒险将现代说唱中对“秋天”的理解融入其中:“秋天不是伤感的季节,是收获的季节!就像农民收割庄稼,rapper收割节奏!金黄的麦浪是自然的韵律,飘落的树叶是大地的韵脚!感受到吗?这无处不在的beat,从不停歇的flow!”这段表演用了大量现代比喻和词汇,节奏感强烈,却完全打破了传统韵律规则。台下观众分成两派——年轻一辈觉得新奇有趣,老一辈则怒不可遏。“停!”主裁判终于忍不住敲钟,“周律选手,汝之用词造句,多不合《韵律正典》。'比头'、'佛漏'等词,更是闻所未闻!此等韵文,岂非病句连篇?”王守正立即附和:“裁判明鉴!此等胡言,污人耳目,坏我韵律正道!”周律心中一惊,但面上保持镇定:“回裁判,在下所用乃西域韵法,词句或许陌生,然韵律之道相通。所谓'比头'乃节奏之意,'佛漏'乃流畅之感...”“荒谬!”老裁判拍案,“韵律自有规制,岂容胡编乱造!”就在此时,一个温和而权威的声音从特别观赛席传来:“某倒觉得颇有新意。”众人望去,只见玉真公主不知何时已莅临观赛,面纱轻垂,姿态优雅。公主继续道:“韵法之道,贵在创新。西域韵法虽与我朝不同,然其节奏感、表现力确有独到之处。不妨让周郎君完成表演,再作评判不迟。”公主发话,裁判们自然不敢违逆。王守正虽有不甘,也只能悻悻退下。周律向公主方向躬身致谢,深吸一口气,决定祭出大招。他将王维的“静中求动”与现代说唱技巧结合,吟诵道:“秋叶落,无声,却震撼人心;秋风起,无痕,却改变季节;韵法变,无形,却推动时代;我在变,在创新,在寻找韵律的真谛——”这段表演放缓了节奏,减少了现代词汇,却保留了强烈的节奏变化和情感张力。最后甚至加入了一点简单的Beatbox模拟秋风声作为收尾。表演结束,台下寂静片刻,继而爆发出激烈的议论声。年轻观众纷纷叫好,年长观众则摇头不止。裁判们交头接耳,争论不休。主裁判面色为难地看向公主方向。公主轻声对身旁侍女说了几句。侍女上前传达:“公主有言:韵律之道,当海纳百川。周律之韵虽新异,然节奏感强,情感真挚,可谓'不通之通,不韵之韵'。依妾身之见,可晋下一轮。”公主定调,裁判们只好遵从。王守正脸色铁青,愤然下台。经过周律身边时,他冷声道:“异端邪韵,岂能长久!咱们正赛见分晓!”周律晋级的消息迅速传开。下场时,不少年轻韵士围上来请教“西域韵法”,而老一辈则避之唯恐不及。李文远兴奋地跑来:“周郎君!你成功了!公主赏识你!”周律却无喜色。他明白,这只是侥幸过关。公主的庇护并非长久之计,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。果然,不一会儿就有小厮送来一张纸条,上面只有一行字:“异数难容,好自为之。”与昨日那封匿名信笔迹相同。更让周律不安的是,他注意到几个翰林韵府的人正在与裁判激烈交谈,不时指向他这边。而看台远处,一个熟悉的身影一闪而过——是那日茶馆见过的黑脸军汉,正与一个披着斗篷的神秘人低语。周律心中警铃大作。这场韵比,远比他想象的复杂。正当他沉思时,一个温和的声音在身边响起:“周郎君方才所言'比头'、'佛漏',颇有意思。”周律转头,见是杜甫不知何时来了,正若有所思地看着他。“杜先生...”周律忙行礼。杜甫摆手:“郎君不必多礼。某观汝之韵法,虽不合规制,然确有独到之处。尤其是最后那段'静中求动',深得韵律三昧。”周律惊喜交加:“先生不觉得那是...病句?”杜甫微笑:“通则变,变则久。韵律之道,岂是一成不变?然则...”他话锋一转,“变革需有根基,如无根之木,虽荣不久。望郎君好自为之。”说罢,他飘然离去,留下周律怔在原地。杜甫的认可让周律振奋,但那句“如无根之木,虽荣不久”又让他深思。的确,他的现代技巧若无深厚底蕴支撑,终是空中楼阁。接下来的比赛,周律更加谨慎。他尝试在创新与传统间寻找平衡,减少现代词汇的使用,更多融合王维的意境、李白的豪放和杜甫的严谨。几轮下来,他跌跌撞撞地晋级正赛。但每次表演都引发激烈争论,成了赛场最受关注也最具争议的选手。夜幕降临,资格赛结束。晋级名单公布,周律的名字赫然在列。但他还来不及高兴,就被公主府的人请去。来的不是往常的侍女,而是两个面无表情的侍卫。“周郎君,公主有请。”语气不容拒绝。周律心中一紧。是福是祸?他想起今日赛场上公主的庇护,又想起那些警告和敌意。跟随侍卫走向公主别院的路上,周律脑中飞速旋转。他摸了摸怀中的《乐府韵律秘要》,忽然意识到——这一切的源头,或许都在这卷神秘的古籍上。别院深处,玉真公主正在赏月。见周律来,她屏退左右,只留二人在亭中。“周郎君可知,今日为何保你晋级?”公主开门见山。周律躬身:“在下愚钝,请公主明示。”公主轻抚琴弦:“因你的韵法中,有本宫寻找多年的东西。”她抬头望月,语气悠远:“韵法之道,关乎国运。而今朝中韵坛死气沉沉,急需新血注入。然则...”公主目光忽然锐利如刀:“新血若成祸水,反害社稷。周郎君,你可知你带来的,是活水还是祸水?”周律背后渗出冷汗。他终于明白,自己已卷入一场远超韵比的政治漩涡。而答案,或许就藏在怀中那卷《乐府韵律秘要》之中。
享受更好的阅读体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