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五章 御园赏春宴江山共安

书名:博君一肖紫宸殿风动,少年初相逢
作者:爱嗲赵的小迷妹

永熙四年的春日,御花园的牡丹开得泼泼洒洒,红的、粉的、白的花瓣堆在枝头,像打翻了调色盘。王一博坐在水榭的凉亭里,手里拿着本诗集,目光却落在不远处——肖战正陪着几位老臣下棋,手指捏着棋子,眉头微蹙,认真得像在研究兵法。

“陛下,今年的春宴,比往年热闹多了。”李福全端着刚沏好的龙井,笑着道,“您看,连江南的沈老大人都来了,还带了他家的小孙孙,说是要让孩子见识见识京城的春光。”

王一博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,只见江南士族代表沈老大人正牵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,在牡丹丛边看花。那孩子手里拿着个风车,跑得满头大汗,沈老大人跟在后面,笑得满脸慈爱——谁能想到,两年前沈家还是阻挠新政的“刺头”,如今却成了支持朝廷的中坚力量。

“新政推行三年,江南的百姓日子好了,士族也看清了,自然愿意和朝廷一条心。”王一博浅啜一口茶,目光又落回肖战身上,“他啊,为了让江南士族安心,去年冬天特意去了趟无锡,跟沈老大人促膝长谈了三天,连除夕都没来得及回京。”

李福全笑着点头:“肖将军心细,知道士族怕朝廷秋后算账,特意带去了陛下的亲笔信,承诺‘既往不咎,共促安康’,沈老大人当场就哭了,说这辈子没见过这么体恤百姓的君主。”

正说着,肖战走了过来,手里拿着个赢来的玉佩,递到王一博面前:“陛下,刚赢了张老大人的,您看这玉质,倒是不错。”

王一博接过玉佩,指尖拂过上面的云纹,笑道:“张老大人棋艺精湛,你能赢他,怕是用了兵法吧?”

“兵不厌诈嘛。”肖战在他身边坐下,拿起茶杯喝了口,“方才听沈老大人说,江南今年的收成比去年还好,漕运河道畅通,粮食运到北方,比往年快了半个月,百姓都在念陛下的好。”

“这都是你的功劳。”王一博转头看他,眼底的笑意像融了的春水,“若不是你在江南盯着修渠、安抚士族,新政也不会推行得这么顺利。”

“陛下说的哪里话。”肖战挠了挠头,有些不好意思,“臣只是做了该做的事,真正辛苦的是陛下,每天批阅奏折到深夜,连春日都没好好赏过花。”

他说着,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布包,打开一看,里面是几颗晶莹剔透的桂花糖:“这是江南的新糖,臣让沈老大人带来的,您尝尝,比去年的更甜些。”

王一博拿起一颗放进嘴里,甜意瞬间在舌尖化开,带着淡淡的桂花香——和当年在江南婚典上,老婆婆送的糖粥一样甜。他忽然想起,刚认识肖战的时候,他还是个冲动的少年,为了救父亲闯猎场,如今却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并肩王,成了自己最坚实的依靠。

“肖战,”王一博轻声道,“明年春天,我们再去江南好不好?去看看桃花坞的桃花,去乌篷船上听听渔歌,再尝尝老婆婆的糖粥。”

“好啊。”肖战点头,眼里满是期待,“臣还想带陛下去看看云州的新麦田,去年北境安定后,我们在云州推广了新的麦种,今年定能丰收。还有甘州的马场,父亲说今年养出了一批好马,臣想陪陛下一起去骑骑。”

两人并肩坐在凉亭里,聊着江南的桃花,聊着北境的麦田,聊着甘州的马场,聊着百姓的收成。阳光透过牡丹花丛,洒在他们身上,暖融融的,像一幅温馨的画。

春宴过半,王一博起身走到水榭中央,举起酒杯,声音清晰地传遍御花园:“今日设宴,一是与诸位共赏春光,二是要感谢大家这几年对新政的支持。如今大齐安定,百姓安乐,这不是朕一个人的功劳,是在座各位的功劳,更是天下百姓的功劳!”

“陛下万岁!万万岁!”众人举杯,齐声高呼。

肖战站在王一博身边,看着他意气风发的模样,忽然觉得,当年在猎场雪地里的约定,早已超越了“江南共赏”的简单期许——他们约定的,是一起守着这万家灯火,一起看着这人间烟火,一起让这大齐江山,永远安康。

宴散后,两人沿着御花园的小径散步。夕阳落在水面上,像撒了层金。肖战忽然停下脚步,从身后轻轻抱住王一博:“陛下,有你在,真好。”

王一博转过身,握住他的手,指尖传来的温度让他心安:“有你在,才好。”

远处的宫灯渐渐亮起,映着两人的身影,缠在一起,再也分不开。他们知道,往后的岁月里,或许还会有挑战,还会有风雨,但只要他们并肩而立,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,没有守不住的江山。

这大齐江山,是他们的责任,也是他们的归宿;这人间烟火,是他们的守护,也是他们的幸福。

从今往后,岁岁年年,朝朝暮暮,他们都会一起走下去,看遍世间春光,守遍人间安康,直到白头。

打开布咕客户端阅读

享受更好的阅读体验

立即体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