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## 第一章:星轨初遇
天文社招新会那天,我迟到了。
推开环形教室的门时,投影仪正在播放猎户座星云的延时摄影。我猫着腰想找个后排座位,却撞翻了一摞星图。纸张哗啦啦散落一地,我慌忙去捡,抬头对上一双清冷的眼睛。
他坐在最后一排,白大褂袖口随意地卷到手肘,露出淡青色的血管。修长的手指间夹着一支万宝龙钢笔,笔帽上的六芒星在投影仪的光线下泛着微光。
"程野?"他扫了眼我手中的报名表,"申请表右下角要填血型。"
我愣在原地,看着他低头继续在笔记本上勾画星图。笔尖划过道林纸的沙声像某种古老仪式的咒语,在寂静的教室里格外清晰。
"我是江明远,天文社副社长。"他推了推金丝眼镜,"如果你对天体物理学感兴趣,每周四晚上八点,天文台实验室。"
我注意到他说话时会不自觉地用拇指摩挲钢笔的笔帽,像是在抚摸什么珍贵的东西。后来我才知道,那支笔是他母亲临终前送的十八岁生日礼物,笔杆内侧刻着拉丁文"per aspera ad astra"——循此苦旅,以达星辰。
### 第二章:穹顶之下
实验室的穹顶在深夜十一点自动开启,齿轮转动的轰鸣惊醒了伏案打盹的我。江明远的白大褂下摆扫过光谱分析仪,荧蓝数据在镜片上流动成河。
他的白大褂第三颗纽扣总是扣错,这个发现让我在光谱仪前走了神。他握着移液管的手突然颤抖,深蓝色试剂在培养皿溅出星芒。
"知道心宿二为什么叫天蝎之心吗?"他忽然出声,沾着培养基的钢笔在实验记录上勾画赤经线,"因为这颗红超巨星每隔十七年,就会吞噬轨道上相伴的白矮星。"
培养箱的幽光里,他脖颈处的留置针泛着冷光。我盯着他画出的小犬座γ星,突然发现那些星点连接起来,正是我们第一次观测时的望远镜轨迹。
"来看这个。"他忽然抓住我的手腕,指尖凉得像冬夜的参宿四。
显示屏上跳动着异常的光谱线,我凑近时闻到淡淡的苦药味。"新星爆发?"话音未落,他的咳嗽声在穹顶下炸开,震得猎户座腰带上的三颗恒星都在颤抖。
"只是换季感冒。"他抹掉嘴角血丝,钢笔在记录本上划出长长的裂痕。那天我们给这个未知天体编号C-0917,他笑着说这像是某种末日倒计时。
我注意到他的笔记本里夹着一张CT片,但他总是巧妙地避开我的视线。实验室的角落里堆着几个空药瓶,标签上的化学式我查了很久才明白是抗癌药物。
### 第三章:银杏之约
十月底的观测夜,我们在教学楼天台架起望远镜。银杏叶落在他肩头时,我瞥见他笔记本里密密麻麻的计算公式。
"这是什么?"我伸手去够,他却把本子合得比蟹状星云还紧。
"程野,"他的呼吸在夜色里凝成白雾,"等我们找到那个星云,就用你的名字命名。"望远镜里的仙女座正在坍缩,他的睫毛上挂着秋霜,我突然希望今夜永不到来。
他教我辨认星图时,手指会不自觉地颤抖。我假装没看见他偷偷往嘴里塞药片,假装没听见他压抑的咳嗽声。直到有一天,我在他抽屉里发现了一叠病历,日期从三年前开始。
### 第四章:血色黎明
十二月七号凌晨三点,天文台的警报器突然尖叫。我冲进观测室时,江明远正蜷缩在旋转椅上,指缝间渗出的血珠滴在星图上,将猎户座染成猩红。
救护车的蓝光刺破夜幕,那张被血浸透的星图飘落在我脚边,背面是用钢笔反复描摹的两个字——程野。
十二月二十四日,医学院病理楼。
我抱着檀木盒冲进低温实验室时,电子屏正显示着江明远的骨髓穿刺影像。显微镜下,癌细胞在液氮冷冻中绽开冰晶,像极了我们去年观测的玫瑰星云。
"这些异常细胞含有铱-192同位素。"教授指着光谱分析图,"这种元素通常存在于超新星残骸中。"
窗外飘起初雪,我忽然想起他最后一次手术前夜。心电监护仪的绿光里,他用输液管在空气中勾画黄道十二宫:"程野,其实超新星爆发不是死亡,是恒星在把重元素洒向宇宙..."
呼吸机警报响起时,他指尖还停在天琴座最亮的织女星。我握着他的手完成星图,却不知道那些顺着导管滴落的泪水,正悄然改变着药物折射率。
### 第五章:永夜遗光
我站在重启的天文台穹顶下,笔记本电脑显示着刚完成的计算。光谱分析软件将C-0917的数据建模成三维星图,猎户座腰带上赫然多出一粒蓝白色光点。
二月十四日,天文台穹顶第七次自动开启。
我戴着江明远的旧手套操作射电望远镜,接收频率锁定在1420.4058MHz——这是氢原子在宇宙中永恒吟唱的波长。突然,信号分析仪跳出一串摩尔斯电码。
「.. -. - .... . -.-- --- ..- .-. . ... - .- .-. ..」
当破译出"IN THEYOURESTARI"的乱码时,我浑身颤抖着调出三年前的观测记录。那正是我们发现C-0917的坐标,而此刻接收到的信号,恰好是江明远心跳停止的时间戳。
冷冻电镜照片在投影幕布上展开,他骨髓中的星云状癌细胞与M1-67星云惊人相似。我翻开那本染血的笔记本,在最后一页发现用显影药水写下的公式:
λ= (h/p)(1+Z)
这是描述光波在膨胀宇宙中红移的方程式。当他咳在星图上的血迹被激光扫描,DNA碱基对竟排列出室女座超星系团的局部结构。
钢笔尖悬在命名栏上方,墨水滴落时,我仿佛听见他说:"不是程野彗星,该叫明远星云才对。"
窗外又在下雪,新安装的射电望远镜正在接收来自1500光年外的电磁波。那些他亲手标注的星图在显示屏上徐徐展开,像一封穿越时空的情书,每个坐标都指向我们共同凝视过的夜空。
我打开檀木盒,取出那支万宝龙钢笔。笔杆内侧的刻字在月光下泛着微光,我忽然明白,有些星星注定要熄灭,但它们的光芒会永远在宇宙中穿行,就像有些人虽然离去,却永远改变了我们仰望星空的姿势。
### 第六章:星尘遗梦
顾沉舟去世后的第三年,我拿到了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。论文答辩那天,我在PPT最后一页放了一张猎户座星云的照片,那是我们第一次共同观测的天体。
实验室的穹顶依然会在深夜十一点自动开启,齿轮转动的轰鸣声让我时常恍惚。我保留着他所有的实验记录,那些潦草的公式和星图成了我最重要的研究资料。有时半夜醒来,我会习惯性地看向旋转椅,仿佛还能看见他蜷缩在那里画星图的样子。
我开始研究超新星遗迹中的重元素分布,这是顾沉舟生前最感兴趣的课题。在整理他留下的数据时,我发现了一个惊人的规律:某些超新星爆发产生的重元素丰度,与癌症患者体内的微量元素分布存在某种对应关系。
### 第七章:量子纠缠
第五年,我在《自然·天文学》上发表了一篇论文,提出了"生物-天体量子纠缠"假说。这个理论认为,宇宙中的某些量子态可能与生命体的量子态存在纠缠关系。
论文发表那天,我收到了顾沉舟母亲寄来的包裹。里面是一本发黄的笔记本,扉页上写着:"给程野,当你找到答案的时候。"笔记本里详细记录了他三年来对自己病情的观察,以及他对宇宙与生命关系的思考。
最让我震惊的是最后一页的公式,那是一个描述量子纠缠态的方程。我立刻意识到,这可能就是解释C-0917异常光谱的关键。
### 第八章:永恒信号
第七年,我主导建造的量子射电望远镜阵列投入使用。我们将接收频率精确调谐到1420.4058MHz,这是顾沉舟最后接收到的氢线频率。
在一个寒冷的冬夜,我们捕捉到了一组特殊的量子信号。经过分析,这些信号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,仿佛在传递某种信息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信号源的位置正好是C-0917的坐标。
我花了整整三个月破译这些信号,最终发现它们构成了一幅三维星图。当我在全息投影仪上重建这幅星图时,泪水模糊了视线——那分明是顾沉舟左手腕疤痕上的猎户座三星排列。
### 第九章:星火传承
第十年,我成为了天文台最年轻的首席科学家。每年新生入学,我都会在招新会上讲述一个关于猎户座的故事。我的白大褂第三颗纽扣永远扣错,这是对某个人的纪念。
实验室的角落里,那支万宝龙钢笔依然躺在檀木盒中。每当遇到难题,我就会取出它,仿佛能从中获得力量。有时我会想,如果顾沉舟还在,他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。
我收了一个研究生,是个眼神清冷的男生。他总喜欢坐在实验室最后一排,用钢笔在笔记本上画星图。看着他专注的侧脸,我仿佛看见了二十年前的某个身影。
### 第十章:星海归途
第二十年,我主导的"量子天文生物学"研究获得重大突破。我们发现,宇宙中的量子纠缠现象可能与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密切相关。这项研究为解释顾沉舟当年发现的C-0917异常光谱提供了新的思路。
在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奖典礼上,我展示了一张特殊的星图。那是用顾沉舟留下的数据重建的C-0917三维模型,在星云中心,我标注了一个新的命名:"Chen-Shen Nebula"。
回到天文台,我独自站在穹顶下。量子射电望远镜依然在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信号,那些闪烁的光点仿佛在诉说着永恒的故事。我取出那支万宝龙钢笔,在观测记录本上写下:
"有些星星虽然熄灭,但它们的光芒永远在宇宙中穿行。就像有些人虽然离去,却永远改变了我们仰望星空的姿势。"
赠:程野给江明远的信
**寄往星海的信**
2024年9月17日 猎户座流星雨夜
江明远:
今天实验室的穹顶又卡住了,你当年改装过的齿轮组终究敌不过时间。维修师傅拆开控制板时,掉出来半块融化的巧克力,我才想起这是去年观测日全食时偷藏的——你总说精密仪器旁边不该放零食,可你当年不也在光谱仪底下藏过止咳糖浆?
新来的研究生在整理旧档案,翻出了你那件第三颗纽扣错位的白大褂。小孩举着衣服跑来问我:"程教授,这难道是某种观测仪式?"我没告诉他,这不过是某个笨蛋永远学不会正确系扣子。现在我的白大褂也永远错扣着第三颗,学生们都说这是量子实验室的神秘传统。
上周去医学院做联合实验,在冷冻库看见你当年的病理切片。那些星云状的癌细胞在电子显微镜下美得惊心动魄,让我想起你说超新星残骸是宇宙的骨灰。张教授说我的"量子生物学"理论正在改写教科书,可如果你在,大概又会用钢笔敲着桌子说:"程野,这个公式的维度不对。"
天文台后面的银杏黄了,今年结的果子特别苦。我按你教的方子酿了银杏酒,封坛时突然想起你总把"白果有毒"挂在嘴边。放心,我戴着我们捡陨石那次用的防护手套。倒是你当年埋在实验室地砖下的时间胶囊,最近总在半夜发出奇怪的蜂鸣,像是知道五十年之约太漫长。
昨天在旧货市场看到万宝龙1997年限量款钢笔,摊主说是最后一批德国原厂尖。我握着它画完整个猎户座星云,笔尖的阻尼感和你那支一模一样。现在终于敢用你的钢笔写观测日志了,不过每次吸墨时,总会习惯性留出你喜欢的蓝黑比例。
告诉你件怪事,今年收到的匿名审稿意见里,有个评审总在批注栏画小猎犬座。最新那篇关于量子纠缠的论文被要求补充317组数据——这个数字是不是太巧合了?我悄悄查过审稿人IP,定位在鹿林天文台附近的山丘,正是我们第一次野外观测的坐标。
食堂阿姨还在卖海带排骨汤,我总算学会避开你讨厌的软骨部位。只是微波炉热便当时,再没人会突然伸手调低10秒。今早发现你设计的穹顶程序新增了生日模式,原来你连这个都埋了彩蛋。星空投影在墙壁上拼出"笨蛋程野"时,操作间的学生都被我红着眼框吓到了。
最近总在凌晨三点惊醒,腕表还是停在那个刻度。不过别担心,我找到新方法了:把射电望远镜的实时信号接入卧室,每次听到氢原子频率的沙沙声,就像回到实验室那些共度的深夜。今早医学院送来报告,说我口腔溃疡的创面呈现出六芒星结构——你看,连身体都记得你的钢笔尖。
又到猎户座流星雨了,天台望远镜架上你改造的赤道仪。保温杯里照旧是半热的花茶,这次记得没放你讨厌的枸杞。当第一颗火流星划过参宿四时,我忽然看清了那些年错过的真相:原来你早把所有的温柔都藏进星图褶皱里,藏进咳嗽时压住的血腥气,藏进钢笔划过纸面的每道银河。
今夜的风里有铁锈味,和那个雪夜的医院走廊一样。但我不再害怕了,因为每个观测数据里都有你的心跳,每张星图都是寄往宇宙的情书。下次发现新天体时,我准备用我姓氏的化学元素来命名——程(CH3),你会不会认为我太自恋了?
实验室的量子计算机在闪红光,大概又要通宵处理数据。钢笔快没墨了,这次就写到这吧。最后说句你肯定要笑我矫情的话:自从你教会我看星星,我的人生就再也没有真正的黑夜。
程野 于GCS-0917观测站
(信纸背面用光谱图颜色画着歪歪扭扭的猎户座,墨迹在参宿四的位置有化开的痕迹)
作者谈:《理科生的诞生》
哈哈,作为这篇文章的“幕后黑手”,我可得好好说道说道!写这篇文的时候,我可是把自己逼成了“天文宅”+“医学迷”+“量子物理发烧友”的三重人格分裂患者。一边查着超新星残骸的重元素分布,一边研究着癌细胞的量子态,还得琢磨怎么把钢笔尖的六芒星和猎户座的三颗星扯上关系——这脑洞开得比黑洞还大!
说实话,写到江明远咳血那段,我自己都差点被虐哭(太难写啦)。明明是个文科生,却硬要写出理科生的爱情,简直是“量子纠缠”级别的难度!不过,看到程野后来用科学延续爱人的遗志,把悲伤变成研究的动力,我又觉得自己写得挺带劲——毕竟,谁不想看一个“理工男”用方程式写情书呢?
最搞笑的是,写到程野的白大褂纽扣永远扣错那段,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个画面:一群学生偷偷模仿程教授,结果整个实验室的白大褂都歪七扭八,搞得像一群“科学界的时尚灾难”。这大概就是“爱的传染力”吧,连扣子都不放过!
总之,这篇文就是我用“科学浪漫主义”熬出来的一锅“虐心鸡汤”,加了点量子物理的调味料,撒了点天文观测的葱花,最后还放了颗超新星当彩蛋。希望读者们喝得开心,哭得痛快,顺便还能学到点天体物理知识——毕竟,我可是把“虐恋情深”和“科普教育”完美融合了!(自夸一下,别打我!)
最后,感谢江明远和程野这两个“虐我千百遍”的角色,让我体验了一把“用科学谈恋爱”的酸爽。下次写文,我争取让他们少咳点血,多看点星星——毕竟,宇宙那么大,虐狗也得讲科学,对吧?
再也不写理科生的恋爱了……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1张推荐票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1 谷籽 = 100 咕咕币
已有账号,去登录
又想起来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