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条纹状的阴影。林夏坐在宿舍床边,手指不停地摩挲着陈默笔记本的边缘。已经过去十二小时了,但她仍能感觉到那种低频震动残留在她的骨骼里,仿佛18赫兹已经渗入她的身体。
"陆明远的日记..."她喃喃自语,看向窗外。物理楼在朝阳下显得格外安静,完全看不出几小时前那里发生的超自然事件。
手机突然震动,屏幕上显示"陆教授"三个字。林夏的手指悬在接听键上方,陈默最后的话在她脑海中回响:"告诉陆明远...他是对的..."
她深吸一口气,接通了电话。
"林夏?"陆教授的声音听起来异常疲惫,"你今天有空来我办公室一趟吗?关于你的论文...有些建议。"
"好的,教授。"她努力保持声音平稳,"一小时后可以吗?"
挂断电话,林夏迅速打开电脑搜索"陆明远 1993 日记"。结果寥寥无几,只有一条校报的简讯提到陆教授在陈默死后获得了某项研究奖项。她转而搜索大学图书馆的特殊收藏,发现教职员工的私人文件如果有学术价值,有时会被收藏在图书馆的档案区。
"如果不在那里,就一定还在他办公室。"林夏咬了咬下唇,一个冒险的计划在脑中成形。
一小时后,林夏站在陆教授办公室门前,手指关节刚要敲门,门却自己开了。陆教授看起来比昨天老了十岁,眼下的黑眼圈深得像是淤青。
"进来吧。"他侧身让林夏进入,随即锁上了门。
这个不寻常的举动让林夏的神经绷紧。办公室比往常凌乱,书籍和文件堆满了每个平面。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挂着一块巨大的白板,上面写满了复杂的方程式和潦草的笔记,中心位置赫然写着"18Hz",被一个血红色的圆圈包围。
"你继续实验了。"这不是疑问句,陆教授的声音低沉而肯定。
林夏的喉咙发紧:"是的,昨晚。教授,我看到了——"
"陈默。"陆教授打断她,眼神闪烁,"我知道。每次有人重启18赫兹实验,他就会出现。"他走向办公室角落的老旧保险柜,输入密码的手微微发抖。
林夏的心跳加速:"您...早就知道?"
"知道?"陆教授苦笑一声,从保险柜取出一个皮质封面的笔记本,"是我和陈默一起发现的。"他抚摸着笔记本封面上的日期:1993.10-11。
林夏的呼吸几乎停滞——这正是陈默要她找的日记!
"三十年了..."陆教授的声音变得遥远,"我们当时研究低频声波对物质结构的影响。偶然发现18赫兹能引起一些...异常现象。最初只是小东西——仪器读数异常,物体轻微移动。我们以为发现了新物理现象,兴奋得几天没睡。"
他翻开日记,里面是年轻时的陆明远工整的字迹,夹杂着复杂的公式和手绘波形图。但随着日期接近11月,字迹变得越来越潦草,有些页面甚至被撕破又重新粘合。
"后来现象升级了。"陆教授快速翻到11月初的页面,"我们开始记录到温度骤降,设备自行启动,还有..."他的手指停在一段描述上:
「11月3日,凌晨2:15。实验室镜子中出现不明人影。不是反射,因为当时实验室只有我一人。人影模糊但可辨识为男性,穿着不符当代的服装。持续约17秒后消失。同时记录到强烈的18Hz驻波,尽管所有发生器都已关闭。」
林夏感到一阵寒意爬上脊背:"陈默也看到了?"
"不止看到。"陆教授翻到下一页,上面贴着一张泛黄的照片——年轻的陈默站在实验室镜子前,镜中却反射出两个模糊的人影站在他身后。"我们以为发现了平行宇宙的通讯方法,完全没意识到危险。"
接下来的几页记载了更多恐怖经历:夜间实验室的脚步声,自动出现又消失的文字,还有越来越频繁的镜中异象。11月15日的记录尤为详细:
「频率稳定在18Hz时,陈默声称能听到"它们"的声音。他说那不是语言,而是直接投射到大脑中的概念。它们称18Hz为"共振点",是两个"层面"之间最薄弱的连接处。它们想过来,需要我们的帮助...」
林夏注意到这段记录旁的页边空白处,有后来补充的小字:「大错特错。它们不需要帮助,只需要载体。」
"11月18日那天..."陆教授的声音打断了林夏的阅读,"陈默坚持要通宵实验。我太累了,回宿舍休息。第二天早上..."他的手开始颤抖,"他们发现他时,镜子碎了,墙上全是血,但他的身体...完好无损。官方说是自杀,但我知道不是。"
他快速翻到日记最后,林夏看到11月19日的记录只有一行字:
「陈默成功了。它们带走了他。上帝原谅我们。」
之后的几页被整齐地撕掉了。
"后来发生了什么?"林夏追问,"那些被撕掉的页面呢?"
陆教授的眼神变得警惕:"烧了。有些知识不该被保留。"他合上日记,"林夏,你必须停止实验。18赫兹不是普通的声波频率,它是...一扇门。而门那边的东西,不是我们能理解的。"
"但陈默说您是对的,"林夏脱口而出,"他让我告诉您这句话。"
陆教授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,他踉跄后退,直到撞上书架:"你...你和他对话了?"他的声音几乎是恐惧的耳语。
"通过电脑和镜子。他说他不是自杀,是被'它们'拖走的。"林夏犹豫了一下,决定全盘托出,"他说18赫兹是通道,是它们感知我们的方式。而且...它们现在认识我了。"
最后一句话让陆教授猛地抓住林夏的肩膀:"你被标记了?"不等回答,他粗暴地卷起林夏的袖子,露出她左手前臂内侧——那里有三道细长的淤青,排列成一个奇怪的符号,像是某种原始计数方式。
"天啊..."陆教授松开手,表情近乎绝望,"已经这么深了。"
林夏震惊地看着那些淤青,她完全不记得是怎么造成的:"这是什么?"
"它们的标记。"陆教授走向白板,指着其中一个方程式,"18赫兹不只是声音,它是一种跨维度的共振模式。当某个生物或物体与这个频率产生足够强的耦合,就会在两个层面之间形成...桥梁。"他转向林夏,眼神锐利,"你的实验激活了这个桥梁,现在它们知道如何找到你了。"
仿佛为了印证他的话,林夏突然感到一阵熟悉的低频震动从骨髓深处泛起。办公室的灯光开始闪烁,书架上的一排书毫无预兆地掉落在地。
"它们来了..."陆教授惊恐地环顾四周,"频率正在自行建立共振!"
林夏的耳边响起那种诡异的低语,像是千百个声音在远处合唱。更可怕的是,她看到陆教授办公室的落地窗上,渐渐浮现出无数细小的水珠,排列成复杂的波形图案。
"教授,怎么办?"她的声音因恐惧而嘶哑。
陆教授迅速从书桌抽屉里取出一个小型设备,看起来像是改装过的声波发生器:"反向频率。能暂时干扰共振。"他按下开关,设备发出一种尖锐的高频声音。
刹那间,低频震动停止了,窗上的水珠滑落,模糊了那些诡异的图案。但林夏知道这只是暂时的缓解。
"听着,"陆教授抓住林夏的手,声音急促,"陈默当年走得太远。他发现不仅能接收它们的信息,还能主动打开通道。最后那天晚上...他试图过去。"教授的眼神变得恍惚,"我后来在实验室的监控录像里看到...有什么东西从镜子里伸出来,抓住了他。"
林夏想起在陈默笔记本上看到的警告:"它们不是鬼魂,至少不全是..."
"没错。"陆教授点头,"有些可能是过去的死者,被18赫兹困在维度间隙中。但大多数...是更古老的东西,从未活过的东西。它们渴望我们的现实,渴望物质形态。"他深吸一口气,"陈默可能已经变成了它们的一部分。"
这个可怕的猜想让林夏浑身发冷。她想起镜中陈默那黑洞般的眼睛和被"拖走"的影像。
"为什么现在才告诉我这些?"她质问。
"因为我以为只要没人再碰18赫兹,一切就会结束!"陆教授激动地说,"三十年来我阻止了至少十几个相关研究项目,销毁了大部分资料。但你..."他苦笑,"你太像陈默了,聪明又固执,非要探索那些不该被探索的东西。"
窗外的天色突然变暗,尽管天气预报没说有雨。林夏感到那种低频震动又回来了,这次更强烈,像是整个建筑物都在共振。
"它们越来越强了。"陆教授紧张地看向窗外,"反向频率的效果在减弱。"他转向林夏,表情变得决绝:"你必须离开学校,越远越好。不要接触任何能产生18赫兹的设备,不要看镜子或反光表面,尤其是午夜到凌晨三点之间——那是维度屏障最薄弱的时候。"
"那您呢?"
"我留下来尝试彻底封闭通道。"陆教授从书架上取下一本厚重的文件夹,"这里有我三十年来的所有研究,包括如何永久干扰18赫兹共振。如果成功..."他顿了顿,"如果失败,至少我能跟随陈默的脚步,看看那边到底是什么。"
林夏刚要反对,突然感到一阵剧烈的头痛,像是有什么东西在她颅骨内振动。她痛苦地弯下腰,同时听到陆教授倒吸一口冷气——办公室所有的玻璃表面同时出现了细密的裂纹,形成相同的图案:数字18。
"走!现在就走!"陆教授推着她向门口,"回宿舍收拾必需品,立刻离校。不要告诉任何人你的去向!"
林夏跌跌撞撞地跑出办公室,身后的门刚关上,就听到里面传来玻璃碎裂的巨响和陆教授惊恐的喊叫。她本能地想回去帮忙,但手臂上的淤青突然灼烧般疼痛,耳边响起一个陌生的声音,既像陈默又不像:
「跑...林夏...跑...它们...来...了...」
她转身冲向楼梯,身后办公室的门缝中,一缕黑色的雾气正缓缓渗出,像活物般沿着走廊地板蔓延...
---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1张推荐票
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!
1 谷籽 = 100 咕咕币
已有账号,去登录
又想起来了